第(3/3)页 村民们加快了速度,田里的水溅起层层水花,秸秆和羊粪混在一起,贴在土面上,像给稻田盖了层保护膜。 苏瑶蹲在田里,扶起一棵蔫掉的秧苗,用泉水浇在根部,看着水流顺着秸秆往下渗,心里默默祈祷——一定要救过来,不然村民们的希望就全没了。 一直忙到中午,才把羊粪撒完,泉水也浇透了。苏瑶坐在田埂上,擦了擦脸上的汗,看着田里的秧苗,心里还是没底。 技术员蹲在旁边,用检测仪又测了一次土壤:“盐分降到 0.15%了,在耐受范围内了,只要接下来几天别再浇水太多,秧苗应该能缓过来。” “真的?”苏瑶一下子站起来,眼睛亮了。 “真的!”技术员笑着点头,“我以前在别的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用秸秆+羊粪+泉水,效果比改良剂还好,就是费力气。” 张婶从家里拿来了玉米糊糊和饼子,分给大家吃。苏瑶接过一碗糊糊,喝了一口,心里暖暖的——虽然又遇到了困难,但有这么多村民帮忙,还有技术员送羊粪,总算看到点希望了。 下午的时候,苏瑶又去田里看了看。 原本蔫掉的秧苗,居然有几棵慢慢挺直了叶子,边缘的焦黄色也淡了点。她蹲下来,轻轻摸了摸秧苗的根部,能感觉到一点淡淡的潮气,不像早上那么干硬了。 “活了!真的活了!”苏瑶高兴得跳起来,赶紧喊村民们来看。 老周和二柱子跑过来,看见挺直的秧苗,都笑了。二柱子挠着后脑勺:“没想到秸秆和羊粪真管用,早知道这样,去年就该多留点秸秆。” “以后咱们的地,收完庄稼就把秸秆还田,既能肥地,又能防返盐。”苏瑶说,心里踏实了不少。 接下来的几天,苏瑶每天都去田里查看,按时浇水,不敢多也不敢少。第三天的时候,大部分秧苗都挺直了叶子,新根也慢慢扎进土里,田里又恢复了绿油油的景象。 技术员又来了,这次没带仪器,手里拿着个小本子:“苏瑶,秧苗缓过来了吧? 我给你们带了水稻后期管理的资料,里面写了啥时候施肥、啥时候防病虫害,你们照着做就行。” “太谢谢你了!”苏瑶接过本子,心里满是感激。之前总觉得技术员爱说风凉话,没想到关键时候这么靠谱。 “谢啥!都是为了庄稼好。” 技术员笑着说,“等你们水稻收获了,可得请我吃碗白米饭。” “一定!”苏瑶点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