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成,师哥,您说。” “从河南话转到普通话,其实是有优势的,为什么呢?因为河南话大部分的读音跟普通话是一样,它们只是音调不同而已。比如,‘你好’,普通话都是三声,但你们那里却都读一声,对不对?” 小岳听闻,眼前一亮,点头如小鸡啄米。 “所以呀,这就是规律,而且这类的字很多。你得分类,第一类,就是我刚才讲的这种,你只要注意的它的音调就成;第二类,那就是读音完全不同的字,这个数量不多,你可以去找师父要这种书,专门练。” “好,我记住了。”小岳应道。 “有一个技巧,你可以试试,在做功课的时候,无论是贯口,还是绕口令,其他的也一样,你分三步来练,你先一个字一个字的念,把音调咬准喽,然后再慢慢加快速度,练熟,最后加上表演的其他要求。” 小岳闻言大喜,道:“好,我听师哥的,就照您说的来练。” 当即又练开了。 “南~边~来~了~他~大……” 唐宇听了几个字,见小岳确实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这才向另一边的烧饼走去。 小岳这还只算查缺补漏,磨的是细节。 只有烧饼这个家伙,才最让人头疼。 烧饼眼珠子一直在乱瞅,见师哥过来了,赶紧卖力的念道: “打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了个喇叭,打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了个獭犸,提着獭犸的喇嘛要拿獭犸换别着喇叭的哑巴的喇叭……” 唐宇瞧他一副死性不改的模样,就来气。 “你给我再这么喊一句试试!” “呃,忘记了,嘿嘿。” 烧饼赶紧压低声音,继续念,眼睛依然不老实的直往唐宇身上瞅,估计是随时准备缩头。 唐宇不管他的小心思,只管观察他说话发音的习惯。 看了一会儿,很不满意。 他现在倒觉得,烧饼的嗓子之所以会变成今天这样,不只有师父的原因。 这家伙,应该是打小,就形成了这样大嗓门嚷嚷的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再麻烦,也得先扭转他的习惯,不然压根就没后面的事。 就像人家练武术,如果连马步都扎不稳,还谈什么厉害的招式? 有用吗? 扯蛋! 可这又该怎么来训练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