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一四章 封赏-《晋末多少事》
            
            
            
                
    第(2/3)页
    “册封······”
    最终朝堂封侯二十人,封伯四十人。
    对于一个新生的朝代来说,这个数量的确不算多,而且这其中也以军功封赏为主。
    杜英显然是留有很大封赏余地的,既是在军功方面,也是在文治方面。
    他拿下天下的速度很快,也就给自己埋下了很多隐患,所以未来肉眼可见的会有波澜。
    且对外开拓进取也早就已经被确定为国策。
    因此在这新朝,最不缺的就是建功立业的机会。
    现在都顶格封赏,只会让这些公侯都变得不值钱起来。
    杜英又是在洛水祭天,又是控制封赏的上限,显然也有回归汉制、重塑诚信的意思。
    改变皇家誓言都可以不算数、谁的拳头硬谁就能说话的前朝潜规则。
    同时避免公侯横行不如狗的现象。这种现象无疑会让人们逐渐对封侯拜相、封妻荫子没有兴趣。寻常百姓会觉得那是权贵们的玩闹,而权贵们也不会愿意为此而拼命。
    整个王朝的功勋激励体系也就直接崩坏了。
    封赏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每个人到手的实权却是实打实的,加之未来可期,又有谁会有意见呢?
    ——————
    接受禅让、颁布封赏之后,朝廷并没有一刻得闲。
    新的秦朝,以长安为都,以洛阳为东都,以建康为南都。
    六部之中,工部、商部再加上学政的班子,都主要设在洛阳,这考虑到洛阳通达四方、居中天下的地理条件,再加上龙门书院的建设,让洛阳更适合作为经济和文化中心。
    当然,在建康另外保留一套班子框架,方便皇帝能够南巡视察。
    而长安作为龙兴之地,也是政治军事中心,同时都城设立在长安、面向西域,也表明了朝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国策方向,也在西方。
    新政所向,就是机遇所向,天下已经有擅长观望风向的商贾,收拾东西准备西行了。
    而也确确实实是在杜英接受禅让后的第二天,三万王师按照早就计划好的时间,更换秦军旗帜甲胄、出征塞外,兵锋指向西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