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抵御-《左道旁门意修人》
第(3/3)页
带着初冬寒意的秋风带动城头锦旗猎猎作响。
城头大戟士的矛尖上折射着太阳的金光。
二十年的和平。
经历过铁与血的,都已经是老兵了。
檑木滚石、燃油金汁,正在有条不紊的运往城头。
这一切,是操演过无数遍的事情了。
天边那一抹黑线正在用肉眼可见的速度突进过来,大地的震颤连带着城头上的碎石都都一点点挪动着挪动着,直到彻底滚落城头。
原本被鼓足士气的士卒,那股心气儿正在被这样的场面一点点消磨着。
终于有人的汗珠滚落下来,砸在城砖上,碎成了无数瓣。
“我们是以逸待劳,对面奔袭过来,到城下已是强弩之末!不要慌!不要慌!”
卢承林的声音并不能及远。
传令兵便开始不停的重复着他振奋士气时所说的话语。
一边奔跑着,一边用自己的佩剑撞击各位袍泽的兵刃,发出“叮叮叮”的兵刃交击声!
战斗尚未打响,但实际上……已经在所有戍边军的心中打响了。
……
保定城的各个宅院。
无数人都在询问他们的长辈,战争是怎样一副模样。
而那些老一辈中,能够活下来给儿孙讲述这些故事的,能有几人……
但无一例外,从口中说出的词语平平淡淡,但平淡之中,尽是惨烈。
“我们这样被关在宅子里……岂不是买不到粮食吃了?”
问话的人年纪不大,约莫十三四岁模样,此刻靠在王大娘的身上。
没错,正是给聂铮送米面的那个王大娘。
院落中,萧萧落叶沙沙而下。
给原本就肃穆紧张的气氛中,平添了几分苍凉的感觉。
王大娘这种岁数,都是经历过战乱的人。
知道什么是兵荒马乱,知道什么是生灵涂炭。
“会买得到的,不出七日,戒严便消,若是攻得紧,怕是三日就得消了。”
“为什么呢?”少年的语气带着几分疑惑和稚嫩。
“因为……那会儿就需要大家同心协力一起守城了……”
“这不应该是那些当兵的事情吗?”
“没错,但是……他们没守住,他们不一定死,而我们一定会死。”
卢承林是个会打仗的。
他可不是和平年代爬上来的将军。
知道两军对垒,初战极其重要。
自己占据地利,城中粮草甚多,坚守待援不是问题。
那么自己所要注意的,便是韧性、耐心、决心。
谨防城中细作一开始便作乱。
只要扛住第一波攻势,后面依仗地利,也许打不赢,但想输很难。
巷子里方大婶、佘大妈也在和家人进行着类似的对话。
家中有余粮的不愁,没有余粮的已经想着是偷摸出去弄点食物,还是一顿拆成三顿吃。
大战将起。
所有人都将心吊在了嗓子眼。
凉风习习,黄叶飘飘,苒苒物华休。
这是南楚历安平廿二年秋。
注定要不平凡的一个秋天。
……
聂铮回到院落里的时候,李素瑾正立在房顶上往北瞭望。
其他几个孩子略显懵懂的站在院中抬头望着她。
“回来了。”
“嗯,回来了。”
“来不及了。”
“什么?”
“来不及离开保定城了。”
聂铮是盛世人。
不知兵家战事的残酷与惨烈。
更不知兵临城下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与感受。
所以他错过了离开的最佳时机。
“北面,开始了。”
……
耶律远所部乃是本次的先锋军。
而郭乙辛,则是本次南征的先锋将。
锦旗猎猎,遮天蔽日。
无数战马的嘶鸣声、响鼻声,充斥着北方大地。
除此之外,全员静默,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北辽人的铁骑天下无双,但终究不可能用马匹来撞城头。
萧渐离安排将士屠戮周边村落,起的便是将敌人引诱出来的心思。
只是可惜卢承林不上当。
郭乙辛在远处叫骂,起的也是同样的心思。
“一群楚狗,杀我萧大王之子,可能猜到会有今日!”
“一群缩头乌龟,躲在城池里算什么英雄好汉!有本事出来厮杀一场!”
111111111111111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