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人质么,你敢在边城跟着主将作乱,直接给你爹娘咔嚓了。 “看来安仙师明白为何会这样安排,只是后来……就变得可笑了。” 卢承林娓娓道来,将这二十年戍边军如何发展演变都说了一遍,听得聂铮目瞪口呆。 因为朝中本来对威远和戍边二军的限制政策很完美,让聂铮觉得这两支军队根本不是人得待的地方。 结果……朝中大佬骚操作不断,各类政策一点点的调整变化,逐渐就变了味道。 比如原来能按时发军饷,后来就开始拖欠或者克扣。 本来还能发到家乡父老手里,后来就以驿站人手不足等等奇葩理由,限制了边军将士和家中父老互通信件。 等到边军士卒收到家书时,距离写下这封家书的时间,都快一年过去了。 至于为何要限制,用脚后跟都能想得到,就是不让边军将士及时收到军饷没发齐的消息。 “……再后来,威远和戍边二军,干脆就成了朝中大佬们安置匪人贼寇的地方,在家乡犯了事,便被发配充军到这里……” 如此一来,兵员越来越多,相当于每个大头兵的军饷就越来越少。 刀头舔血用命换钱,结果还没钱,谁乐意? 不得不说,朝中大佬这波操作着实骚出天际。 给你塞些歪瓜裂枣来,让你头疼兵员管理,让你头疼军饷发放,给你找事做,让你产生内耗。 然后为了方便自己甩锅,干脆让这两座边城可以自理财政。 然而强龙不压地头蛇,那些过来待几年熬资历的府尹,哪里能够和盘踞在这里的戍边军掰腕子? 于是乎就演变成了如今这副模样。 “……士卒越来越多,军饷越来越少,还恰逢天下承平的盛世时期,若是真的没军饷闹出兵变来,怕是朝中大佬们喜闻乐见的事情……” 有了前面的陈述作为铺垫,聂铮对这番话深以为然。 这种算计人的龌龊手段,是南楚人的风格。 “可没钱就是没钱,总不能变出钱来。所以……我们想了一个法子,让戍边军将士知道自己在为什么而战……” 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聂铮顿时有些动容。 戍边军的种种不合常理让聂铮都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曾经从书里看到的记载都是错误的。 聂铮记得,一场平原会战,战损率先达到十分之一的,士气就会大泄,就会开始溃散。 因为他们也是人,也会感到恐惧,看到昔日活生生的面孔在自己跟前一个接一个的倒下,当然会感到害怕。 在这种恐惧的驱使下,他们会对身旁的袍泽产生一种不信任感,会认为他们一定先于自己逃命,而自己傻乎乎的帮别人垫了后。 若是有军队能够提高这个比率,比如达到三分之一,那么这个就是天下数一数二的精锐强军了。 现在戍边军……怕是战损快二分之一了,依然没有人逃跑。 反而……有很多逆行者从南到北。 出现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吗? 卢承林一口气说了很多,接着就又开始咳血了,但他依旧倔强的要将话说完。 “……戍边军的战斗力,你也看见了,但即便如此,他们和那些北辽人,还是相差太远,这是本身实力上的差距,就算斗志再旺盛也弥补不了……” 说到这里,卢承林扯动嘴角笑了笑:“安仙师,京都号称有八十万禁军,你觉得……人数可以弥补本身实力上的差距吗?” 卢承林的提问突如其来,聂铮犹豫了一下,试探性答道:“……能?” 聂铮读过兵书,知道贵精不贵多的道理,但是……那毕竟是八十万人……比保定城所有百姓加起来都多。 用膝盖想都知道结果啊…… 所以他的回答十分符合普通人的常识。 比如说某人打架很厉害,我十个人打不赢你一个,那我一百个人呢?一人吐口唾沫都把你砸死了。 “呵……戍边军只用一万人,便可攻破京都。” “……” 你真的很会打比方啊…… 这话让外人听见,你一家老小都不够皇帝砍的。 卢承林这话略有夸大的成分在,但也八九不离十了。 战争并不是看人多,但也不是嘴上说说。 一万人或许打得下来,但还是要看天时、地利与人和。 “这一次萧渐离狼子野心,肯定不会满足于一座保定城。眼下掎角之势已破,他下一步很可能选择围困太原,然后轻骑南下,剑指京都!” 聂铮这下神色立刻变了。 要不要搞这么大? 二十年不打架,一打架上来就掀桌子? 犄角之势的好处就是可以互为援兵,所以南楚北面这两座边城很关键,他们可以让北辽人不敢无视他们而直接南下。 但如果被对方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拔掉一座,另一座就没什么用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