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舜 禹-《洪荒之昊天天帝》
第(2/3)页
于是,原本大禹只是简单治水,但是由于巫之祁被抓,逃走的妖怪以一传百,说大禹要杀他们,便搬山搬石阻挡大禹,大禹无法,此时天庭之上的昊天看到这一情景,便让太白金星带着开山斧前往下界,交给大禹,大禹借此神斧,一路开山改水。
经过13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之后帝舜功德圆满,由于是三皇五帝中的最后一个,所以上天赐下的功德较尧要多一点,之后舜便被接往火云洞中,在知道轩辕与伏羲、神农之事后,便顺从了伏羲神农的安排,而没有何之前的几人一样。
舜将帝位让给儿子商均,但是天下众人不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位,定住在阳城,国号夏,大禹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称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禹还规定: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
(本章完)
第143章 舜 禹
舜,轩辕黄帝八世孙,颛顼帝的六世孙子(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重华),其称号为有虞氏,姚姓,妫氏,因为舜两眼都是双瞳仁,故名重华,字都君,舜自五世祖上穷蝉起都是平民。帝舜从小受父亲瞽叟、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屡经磨难,仍和善相对,孝敬父母,爱护异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赞誉。
舜是由人教派下人来教导的,因为玄都已经是一次人皇之师,所以这次人皇之事是太上老君亲自操刀主持的。
他在历山耕田,当地人不再争田界,互相很谦让,人们都愿意靠近他居住,两三年即聚集成一个村落。当时部落联盟领袖帝尧年事已高,欲选继承人,四岳一致推举舜,于是,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九名男子侍奉于舜的左右,以观其德;又让舜职掌五典、管理百官、负责迎宾礼仪,以观其能,皆治,乃命舜摄行政务。
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
舜得到了这些赏赐,瞽叟和象很是眼热,他们又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靠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筒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把牛羊和仓房分给父母。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舜去见他,象大吃一惊,老大不高兴,嘴里却说:“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
舜即位后选贤任能,举用“八恺”、“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四凶乃是即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杌、缙云氏的不才子饕餮。传说他巡狩四方,整顿礼制,减轻刑罚。要求人民“行厚德,远佞人”,“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宾服,四海咸颂舜功。
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天、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