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沧桑的漂泊人生在线阅读 - 第6章 明白的太晚了

第6章 明白的太晚了

        二弟带走超华到学校住,解决了燃眉之急,又得到娘家送来的一口袋麦子,孙老万夫妇振作起来,两口子商定,不再为分家不公,而萎靡不振,应该趁着孩子还小,他们年轻,多为孩子干些实事。

        “既然二弟让超华到学校住,那咱就把娃供给成有出息的人。”两口意见一致,要把超华培养成才。

        超华所在的学校,它的名字叫新庄学校,初建是为小学,到今天已有六十年的历史,据二弟(也就是超华二叔)讲,是由五间大庙改建而成,那是只开设小学前三个年级,二弟的启蒙教育就在这里。

        解放以后,学校扩建成初中,七五年、七六年还承担了两届的戴帽子高中教学。

        学校有约500名学生,公办教师大约6个,民办占多数,大约有12名,承担了附近五个村庄的孩子们教学任务。

        二弟平时住校,周末在家住一晚,办公室有张桌子,一个小炕,虽然小点,但也能让孙超华有个睡觉的地方。

        不知不觉,孙老万靠生产队分的红薯粉条,拉到五十里以外的河北换成玉米,支撑着一家六口人生活,分家所得的小麦舍不得吃,留着建房子招待帮忙的乡党。

        生活虽然艰辛,但却无兄弟矛盾烦心,孙老万特别不愿看到,三弟那阴阳怪气的嘴脸。

        两年以后,也就是一九七四年,孙老万申请了一院桩基,尽管宽只有两丈七尺,俗称小三间,且是生产队过去的沃粪池坑,要把它建成可以建房的庄地,并非是容易的事。

        在乡党亲戚的帮忙下,用30辆的人力架子车,经过半个多月拉土添土,才做好桩基,尽管桩基比隔壁低两尺,但毕竟做出了一个像样的院子。

        岳父带着一群匠人,给备好了木料,建起了三间一边倒的土坯房子,里边有两间屋子,可以安置孩子们。

        这一年,孙超华十五岁,还住在学校,孙超群十二岁,与孙老万两口子住,孙大妮九岁,孙小妮三岁,住在一间。

        孙超华非常懂事,跟二叔住学校,冬天每天把炕烧好,早晨起床铃响起,第一个起来,到学校厨房打好水,给叔叔备好洗脸用。

        二叔非常喜欢孙超华,因为他不但懂事,而且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

        孙老万为了感谢二弟,经常算着二弟家的猪圈粪满日子,不等到日期就帮着起圈,拉土垫圈。

        二弟过意不去,用自己老师补贴,给孙老万买点汗烟,孙老万推辞说,“二弟能收留我家超华住,就是天大的恩情,我无意回报,只能出点蛮力,怎么好意思要你这个。”

        “大哥,举手之劳,不要在意,我知道大哥实诚,这个你用得着,你不收,我也不会享用,扔了可惜,还是拿下吧。”

        孙老万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超华在学校也习惯叫二叔为宋老师,他曾问过二叔,为什么对他好?对父亲也好?

        二叔告诉他,他在最困难的时候,超华的父亲供他上学,每星期要步行往返学校二十多里,送吃穿用东西,从未有怨言。在此困难之际,他应该有所表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答大哥之情。

        孙老万为人厚道,庄稼活是个好把式,乡党便推选他做生产队副队长,主要负责农活安排。

        当了三年生产队长,他的人品被乡党认可,又积累了一些人脉关系,有着良好的信用,孙老万夫妇平时,跟乡党借钱,就方便多了许多。

        乡党的帮助,他们从不忘怀,总是找机会,舍力报答。

        眼看二儿子也不小了,再与父母住在一起,极为不便了,在岳父的催促下,孙老万向乡党借了一些钱,加上自己做副业工攒的积蓄,终于重新建盖了三间土坯大瓦房,里边有四间房子,孙老万夫妇一间,接回了超华,和超群住一间,大妮、小妮住一间。

        建好了房子,孙老万还把母亲接过来住,张热情说,“妈,现在条件好多了,你想住多长时间就住多长。”

        孙子们,特别是超华见奶奶来了,格外亲热,问长问短,奶奶拉着超华手说,“真乖。”

        俏皮的孙超群插嘴说,“我也乖。”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奶奶看了儿孙们,想起分家受委屈的大儿子和孙子们,自责地说,“都怪我当时糊涂,让你吃亏了。”

        这时,已经是六岁的小妮,爬过来说,“奶奶我也想你了,去年姐姐带我去叔叔家,婶婶见了我们,用眼看了我们好久,好像生气了,姐姐就拉我回来了。”

        小妮童真无邪的话,让奶奶听了,鼻子又是一酸,还是热情接过话茬说,“妈过去了,现在都好了。”

        在那个年代,能天天吃上白蒸馍、喝上白糖、偶尔烙上芝麻饼对老人来说就是福分,张热情福分尽管生活还不如算富裕,但她总是倾其所有为婆婆改善生活,并嘱咐孩子们不要抢吃给奶奶单另的东西,孩子们也懂事,在奶奶给时都尽量谢绝。

        孙老太在孙老万这里住的很开心,给当大队干部的娘家兄弟周明说要跟老大过了。

        这一下可吓坏了孙老二,一来担心大舅多找他说事,二来怕老太太翻后账,提出要给老大补偿什么,一时急得团团转,赶紧找孙老万说要接母亲回家,并保证好好善待妈妈。

        “我没有什么意见,至于妈回不回去,看妈的意思”,孙老万对孙老二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孙老二又给大舅二舅保证,一定对母亲像老大那样,几番来请母亲,用刘备三请诸葛的招数,每次来都哭得很伤心,以此感化母亲。

        母亲实在拗不过,加上二舅周明再三劝说,孙老太太很不情愿地跟孙老二回去。

        老太太回去过得不开心,加上孙老二照顾不周,老太太高血压控制不当,心里憋屈,第二年就离开人世。

        多年以后,不论孙超华走到哪里,张热情总是嘱咐孙超华每逢忌日给孙老太太上坟、烧纸,寄托哀思。

        母亲走后,孙老万在第二年,也就是一九七九年,在院前又盖了两间厦子房(俗称一边倒),专做灶房,解决了满屋烟尘雾气的问题,让屋子也干净了好多,住起来舒服了好些。

        /99/99599/27466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