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读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沧桑的漂泊人生在线阅读 - 第139 章 市场不相信眼泪

第139 章 市场不相信眼泪

        新任刘厂长原来是搞销售出身,对毛纺行业前景没有信心,加之企业设备陈旧,纺织纱线支数不高,很难达到市场要求。

        刘厂长试图在其他产业有所突破,但事非人愿,把有限的资金搞得一塌糊涂,使日益艰难的毛纺厂生产经营状况雪上加霜,举步艰难。

        身为工会一把手的王大领导,迎合了刘厂长的想法,自愿去新办纸箱厂挂帅,便把工会一把手辞掉,让位于原来的纪委刘书记。

        王厂长利用自己能说会道特长,通过上下左右人际关系周旋,找到了离开的门路,调出西京毛纺厂,到西京一个木器厂任一把手。

        工会新任当家,刘师傅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便说服刘厂长划拨五万,又在西京工会借款五万,共筹资十万,搞了一个小型日光灯继电器加工厂。

        目标很宏伟,声势很浩大,现实却很扎心,不到一年亏损了一半。

        刘厂长认为刘当家经营不善,这时才想起孙超华,曾经在染整车间脱颖而出,还在大型企业做过中层管理年轻后生,让他以工会副手的身份加入,希望有所改善。

        “小孙,我看了你的履历档案,希望你去帮一下老刘,这个人过去一直是政工出身,没有企业管理的经营”刘厂长对小孙寄予厚望。

        孙超华见刘厂长对自己希望很高,“我得了解这个小厂的目的情况,再给你汇报。”孙超华知道,不能轻易表态。

        “我不指望小厂赚钱,只要把工厂投资、西京工会借款收回就行,老刘借西京工会的钱已经名声在外,没有信誉了,搞得市纺织局领导替西京工会说话来讨账,大家都很被动。”刘厂长还是希望小孙能扭转乾坤,有个好的消息。

        超华对工厂的实地做了盘点,把实际情况反馈给老刘,情况比他给厂长汇报的还要糟糕。

        这个时候,西京工会的借款期到了,刘当家像热锅蚂蚁,被逼得焦头烂额,找孙超华意思是说,“小孙,我的意思我们找关系,贷五万,先把西京工会借款还上?你看如何?”

        孙超华明白,这是给自己“挖坑”,如果自己想办法真能贷五万,那还了老刘经手的借款,日后银行的还贷就落到自己头上,自己刚接手,可不能把自己搞得名誉扫地,退一步,就是不做这个工会副手,也不能替他人背锅。

        想到这里,他对刘当家说,“刘当家,你看看我们这个小厂的资产负债表,现金只有五千,剩下的都是一些卖不出去的库存,加起来的固定资产不足两万,且产品销路没有打开,我们借了新款,还了旧款,有没有进项,将来会像狮子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亏空也越来越大。”

        “不要管得那么多,我们先把西京工会的借款还上,李部长已经来了几次,说收不回借款,他就要被撤职,这事已经通过纺织局了,纺织局工会领导给我压力很大。”

        “我很理解你刘当家的苦衷,但贷款这事,不是那么简单,需要抵押,我们厂的信用已经透支,没有办法再贷了。”超华故意把贷款说得很难,想让他知难而退。

        谁知刘当家急于解脱自己,说自己可以找关系贷款,到时候超华只需配合就行。

        超华明白,刘当家这是只顾自己,不管他的死活了。

        看来不把话挑明是不行了,孙超华灵机一动,对他说,“昨天,刘厂长过问小厂的真实情况,我据实相告,刘厂长听了很是惊讶,完了又问产品的销路情况,我不敢隐瞒,也实话实说,刘厂长听了,说那就不要再贷款了。”

        刘当家听了,脸色阴沉,心里很不高兴。

        孙超华心想,“如果是其他好事,我都可以谦让,唯独这个不行,现在毛纺厂像个即将倒下的大厦,随时都可能崩溃,自己如果贷了款,还不上,那后果不可设想,再说这样的风险本,来就不应该自己承受,希望刘当家生气之后,冷静下来能够理解自己吧!”其他

        他经常和几个副总工程师有工作上的交接,便仔细询问工厂小型工厂创建始末,有个很熟悉其内幕的安工告诉了真相。

        安工告诉他,原来工会老王当家,搞了一些工会三产,但都是拿工厂的钱投资的,表面很红火,但也没有多大的效益,但在工厂内积累了很好的声望。

        老王离开,老刘也效仿老王,无奈企业现在一年不如一年,拿不出资金支持工会搞第三产业,在老厂长的建议下,老刘听取了财务科某些人的意见,怂恿老刘搞了这个小型厂。

        老刘以为办厂就能收到效益,听了别人说法,把工厂管理权交给一个外面的人,自己三个月去一趟,也就看看,听听汇报,以为经营良好,岂不知已经是资不抵债了。

        这事因为是刘厂长的建议,老刘就赖上了刘厂长,希望工厂给他再拨款五万,归还西京工会借款,但现在工厂已经无米可下,哪有资金给他。

        听了安工细说,孙超华才明白,自己也是被“设局”来解套的,心想,那绝对不能再介入了。

        想到这里,他采取了断然措施,索性关闭小厂,遣散了几个员工,把自己给解脱了。

        此事一传出来,财务科的某些人被得罪了,兼职的工资没了,老公的工作丢了,被推到劳资科重新安排,无奈工厂已经日落西山,课长又是个睁眼不认的“杠头”,就是不给安排工作。

        这些人来找孙超华来求情,孙超华说,自己没有办法让劳资科安排,让他们咋来咋去吧。

        财务科那些人心里不爽,就对刘厂长说小孙的坏话,刘厂长此刻心思也不在这个小厂,他关注的是大厂的“大厦”已经发生了危险,根本没有心思听这些了。

        1994年,一则“市场不相信眼泪”为主题,报道重庆某针织厂破产消息,给毛纺行业改制转型说明了方向,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加速纺织企业的改革。

        年轻的技术人员,发现前途黯淡,各自为之寻找后路。

        魏康、沈国江是工厂第一批去南方打工谋生的年轻后生,三个月后,杜莲也请长假去了高明。

        一年后,她打电话希望孙超华替她办理辞职手续,尽管遭到车间生产主任的阻挠,孙超华还是利用自己的关系,找车间主任给小杜办成了。

        看着熟悉的几个人,到了南方,有个工作,孙超华很羡慕,但苦于自己不是学毛纺专业的,一时还难以找到出路。

        西京毛纺厂,负债累累,积重难返,成为了老大难,真是到了“不进行技术改革是等死,而进行技术改革是找死。”的地步。

        企业生产到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生产开开停停,断断续续,员工的工资开始减发,开始还是还可以发到90%,到后来竟然到了70%的地步。

        刘厂长起用了三个年轻中层管理,希望能有所建树,又把超华调入企业管理办公室任副科长,协助他们完善配套政策。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终究也没有做出像刘厂长期待的那样奇迹。

        企业经营不能正常开展,生产不能持续开工,干部心散了,员工心乱了,上班无事可做,三五成群,聊天解忧。

        孙超华坐在办公室无事,看西京日报的招聘启事,成了他每日的习惯,实在觉得无聊,就到隔壁几个副厂级老头那里,听听他们高谈阔论,打发时间。

        过去企业效益好的时候,还能给父母一点接济,让父母在弟弟、弟媳面前,还能有力气地给他带些小麦面。

        如今囊中羞涩,自己再也不能周济了,父母有点难为情,又一次父母旁敲侧击,问他,“你学了那么多东西,还上过大学,咋就没有个好去处?”说完,低声又说,“如今都大了,你弟弟的想法也多了?”

        超华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明白,父母如果没有夹杂中间受气,是不会给自己说这些的?

        怎么办?他恨自己无能,让父母替自己操心,心想,“上了四年大学,让父母含辛茹苦,参与‘导弹部队’凭着起早贪黑,劳心劳肺,低价一个一个收回鸡蛋,再拿到城里变现,获得差价供给自己大学毕业,好不容易搞得大学毕业,有了工作,但如今还要父母操心,那自己的四年大学岂不是白上了吗?”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就不相信,上帝给我关了一道门,就没有留给我一道窗户,可能只是我还没有发现而已。”

        想到这里,他不再怨天尤人,也不再萎靡不振,我要调整心态,以最好的状态,捕捉工作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力优势发挥领地。

        第二天,他照例拿起西京日报,看着招聘启事,寻觅适合自己的职务招聘要求。

        突然,一条信息让他高度关注,眼睛突然发亮……

        /99/99599/29443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