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真的累了-《明末中枢一木匠》
第(2/3)页
张嫣虽然有的时候对岳肃猜忌,愿意动点小心眼,不过她这个人,遇事真不糊涂,如果你说的有道理,她一定会听,不会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固执己见。她刚刚在里面听的清楚,岳肃所言极有道理,而且岳肃只是讲理,没有半点逼迫皇上的意思,语气和气,尊卑分明,毫无举动自傲之行径。像这样的臣子,实在难能可贵啊。
见张嫣答应,朱慈焴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孩儿明白了。”
******************************************************
皇上答应了账簿公开之事,进而议会之上。也就没有其他话说,商税就此增加到二十税三。不过岳大人也不是一视同仁,但凡做买卖的,都订这么高的税。对于一些小本小利的小买卖,仍然是二十税一,只有大一些的买卖,才是二十税三。
全国施行就医免费,读书免费,这可是有惠于民的大工程,天下百姓纷纷拍手称赞,直言岳大人是天下第一好官。其名声不仅超越了海瑞、于谦等官员,甚至被称为是旷古绝今。当然了,除了给岳肃给岳大人歌功颂德之外,百姓们也少不得说先帝朱木匠有识人之明。对这样的人物委以重任,对当今皇帝亦是如此,能够对岳大人言听计从,可见是一代明君。
百姓称赞是容易,但这两项大工程。操作起来,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天下州城府县都要广设学堂,广开医馆,国家做这等事情。选地方容易,但需要的人手实在太多。每年的费用,也可想而知。为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前期工作,都是岳大人亲自主持,查询药价,联系药商,购买药材,如何进行,一切流程,都颇费时间与精力。整整花费一年半的时间,整个工程才算基本完善,百姓生病可以免费就诊,免费抓药。
说句实在话,大明朝的百姓,素质还真是不错,贪小便宜的人特别少,没有说有病没病就去抓药玩的,基本上都是在头疼脑热,哪里不舒服的时候,才去就诊。
朝廷的账簿,自然也是如期公开,算是给天下的纳税人一个交待。你们的钱,朝廷都花在什么地方,官员的俸禄花费多少,修桥铺路等工程花费多少,支付的军费又是多少,每年用在买药、买书,给老师、医生开工资又要花费多少,全都明细在册。
财务透明,也叫天下的人认为,朝廷确实是在为天下的百姓做事。
说来也怪,自朝廷收复辽东,开设免费学堂、医馆,收回藩王土地,账簿公开之后,年景也变得越来越好,正所谓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一转眼,到了皇上成婚的日子,明朝的皇上结婚,都是有规矩的,取得老婆,只能是小户人家的女儿,这也是防止外戚成了气候。朱慈焴的老婆,也就是未来的皇后,也同样如此,出身于小门小户。
皇帝大婚的事情,当然不需要岳肃操持,礼部和内宫的衙门,也就都安排了。不过,朱慈焴还是把岳肃请到养心殿,目的不为其他,只是希望岳肃能够帮他设计点东西,作为新婚之用。
沙发、弹簧床等一应家居物品,宫里早就有了,再为高难度的,岳肃也着实不会,这一下还真令他为难了。不过,岳大人的脑子,不是一般的管用,很快就想出一个主意来。
“皇上,您大婚之日乃是普天同庆的大日子,对于皇上,乃至天下都很有纪念意义。臣以为,不如借此时机,发行一批纪念金币。”
朱慈焴对发行金币这事,特感兴趣,尤其是金币上面,用的是自己的头像,这可是莫大的荣光。他当即点头,说道:“爱卿的这个提议,实在不错,深和朕的心思。这样,这套纪念金币,由朕亲自来设计。”
“如此更好。一可彰显陛下的手段,二也更加具有收藏价值,估计百余年后,其价值远胜于一般的黄金。”岳肃微笑地说道:“不过臣还有个提议,这纪念金币,最好不止一枚,或八枚,或六枚为一套,不对外发行,但对外发卖,又或是赏赐给一些得利的官员人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