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到这里,萧壁城突然笑得有两分鸡贼,小声地道:“嘿嘿嘿……我之前游说朝中大臣和京城的世家与富商,凑齐了一笔募捐的钱,差不多有这个数!” 他举起三根手指头晃了晃。 “三十万两?” “不!是三千万两!” 萧壁城的话掷地有声,倒是让云苓吃惊又刮目相看,“你居然说得动他们捐这么多钱?”这都快赶上国库一年的收入了。 萧壁城笑吟吟地道:“我之前向外界放言过,将来举办义学的时候,谁要是给书院募捐,便把慈善者的姓名刻在书院中的石碑上。” “世人爱追名逐利,这些富商权贵尤其如此,他们每年秋冬都会设置粥棚免费施粥,甚至还会互相攀比,目的在于搏个好名声。” “可只是施粥的话,也许过个三年五年百姓们就不记得了,但若是能把名字刻在石碑上的话,那可是能流传几十年,甚至一百年的!” “对于他们来说,拿钱换名声是笔划算的买卖,故而前来募捐的人自然络绎不绝,目前为止名单上已经记载了上千人的名字。” “不过……咱们以后要开的书院多着呢,不怕刻不下这群人的名字。” 轻轻松松就弄来这么一大笔钱,萧壁城心情前所未有的好,虽然他没钱,但是他可以坑别人的钱啊! 云苓冲他竖起大拇指,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赏,而后又问道:“这跟你对梦纾的安排有什么关系?” 萧壁城收起笑,正色道:“我们明年不是要正式创办义学么?霜梨和乔烨前阵子调查了民间百姓们让孩子入学的意向,大多都不高。” 虽然自京城图书馆创办并且对大众开放后,在报纸的影响下,城里百姓对读书习字的渴望强烈了许多。 但要把孩子送到书院里读书,还是有不少百姓感到为难和犹豫。 因为义学不同于幼稚园,后者可以帮他们照料尚且年幼的孩子,百姓还是很愿意配合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