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进入前院。 首先映入眼帘,便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地面铺设着整齐的青石板块,四周环绕着回廊,其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既有各式云纹,也有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致,彰显雅致氛围。 正面是正厅堂,两侧对称则各有两处外书房,用作谈事、处理政务的地方。 两侧再往外,还有对应厢房。 那是宾客的住所庭院,其中种着各类花卉、草木,一片绿意盎然。 其后还有用作仆人的倒座房,以及马厩、杂房等。 之后是第二道大门,外仪门。 两侧摆放石像,此处坐轿、骑马起止。 这儿是接待宾客的地方,各有六处通透、敞亮的议事厅,还各配有茶水房、暖舍之类的屋舍。 之后便是前院的最后一道大门,内仪门。 门口处摆放着两只仙鹤,取“家族显赫”之意, 它跟外仪门的作用一样。 内仪门平日不开,只有身份高贵之人来家里,才会开启任人行走,下人则是都是要从两边侧门走动。 前院只是大致看完,华兰就已经累了。 见时间也差不多,杨文远索性就在前院随意找了处客院,便让后厨送来吃食。 吃完饭,小夫妻俩将就着歇息睡了个午觉,才开始继续逛内院。 上午逛前院已是让华兰累了,接下是内宅,知道华兰身娇体弱,杨文远索性让其坐上滑竿。 华兰毕竟算是初来乍到,有些不好意思,于是硬拉着杨文远也跟着坐了一个,于是两夫妻开始坐着滑竿接着逛起内院。 内院占前中央的,便是一处配有五间鹿顶耳房的大厅堂,堂上龙飞凤舞写着三个大字“昭源堂”,两侧还有两个大的穿堂偏厅。 再往后过了一条青石甬道和一道垂花门,便是“梓泽居”。 木莫良于梓。 这是正屋,也是杨文远和华兰住的地方。 两旁还有众多厢房、耳房,前后抱叠,这一处院落足有二十多间房屋。 以梓泽居为中心,又各有五处院子及排房,是原本的平阳侯算着子嗣繁茂,特意留出来的,谁知却是一次也没住满过。 杨宇卿一家的院子便是在这。 但是杨文远婚事已过,不久后他们家又要重新回兴国坊去了。 还有各处院子点缀其间,近些的都由抄手游廊相连,远些的便是青石板铺陈的小道,偶设一处亭台作为枢纽连接,阡陌交通,纵横交错。 接着便是后宅大娘子接待内眷们的会客之所。 那是一座大花厅,两侧也有耳房。 大花厅处在特意挖出的足有好几亩的小湖边,湖中央修了一座水榭,由近百步的青石栈道将两者相连。 是一处绝佳的会客之所。 最后便是一片小山林,郁郁葱葱。 和前院相比,后院更像是一处园林。 亭台楼阁、水榭花厅,或依水而建,或傍山而立,恰到自然。 即便是一直坐在滑竿上,但到了傍晚时分,华兰整个人依旧是累到不行。 华兰第一次觉得院子大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光是逛了一圈,就已经累到不行,接下来要管事,恐怕又要费上许多精力。 不过今天运动不少,晚饭时华兰的胃口好了许多。 群星璀璨,银月高悬。 点点月光洒在梓泽居的窗边。 秋风习习,夜空中偶尔传出几声清脆的虫鸣。 突然,一声如泣如诉的夜莺婉转,短暂的打破了黑夜中的宁静。 屋内。 只见华兰并拢着腿坐在床边,被杨文远搂住纤纤细腰,抱在怀里。 “娘子,夜深了。” 华兰原本埋着头。 闻言,带着满脸红霞娇怯地看了杨文远一眼,默默不说话。 不说话就是一种默认! 杨文远立马猴急的欺身上前。 不多时,已经是重回昨日之好。 “你…你轻点。” “得嘞!”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一股股如同潮水般的畅快不断涌上杨文远心头。 半晌,只见房里突然冒出一句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