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安乐谦陈六苑业 颍州费家祸端萌-《重明仙宗》


    第(2/3)页

    偶有目光扫向身侧的金毛老驴,老驴鬃毛蓬松如金毯,气势沉凝,可何昶只微微侧首,眼波流转间,那股清灵雅致竟压过了老驴的憨重。

    连堂中几位阅历极深的几位长辈,都忍不住多瞧了两眼。

    这般姿容,便是合欢宗那些以貌侍人的坤道见了,怕也要多几分侧目,更遑论他唱名时不卑不亢,灵韵内敛,半点不见俗态,倒似月中仙官临凡,正依着仙籍点卯一般。

    莫看何昶资质、道行都与其父其母一般无甚亮眼之处,不过只这副美姿容,被安在奉礼执事位置上头倒也妥帖。

    “执礼迎送,肃整宾仪”、“勘合盟约,缔结缔好”、“传讯通好,察辨舆情”、“调停嫌隙,护持宗誉”.这些面上功夫,确是需得专门点一专人来做方才利索。

    康大掌门是惯喜在门中推行敦本务实之风不假,却也晓得何昶这美姿容在许多场合都能为宗门添些颜色。

    更莫说,对于自己师父留下这留下的唯一血裔,康大宝向来是宝贵得紧。

    虽说这“大公无私”四字康大掌门一向是要以身作则的,但只要不动府库之物,自己拿些私帑出来补贴自家外甥,这道理放在哪里却都能说得通,纵是任何人都难得置喙。

    眼见得何昶提笔在笏板上轻轻划过几笔,即就将此番到齐门人点验清楚:

    今日大会共计有本山长老十二人:

    战堂长老康昌晞、兽苑长老兼管勾宗务长老段安乐、灵植长老康荣泉、外务长老韩寻道、阵堂长老魏古、器堂长老贺元意、刑堂长老刘雅、育麟堂长老野瑶玲、守藏长老周昆、丹堂长老齐可、衮方木、陈子航。

    诸位本山长老之外,还有青玦卫都指挥使靳世伦、赤璋卫都指挥使唐玖、踏霄骑指挥使段云舟、一十二州乡兵节度康宜庆(裴香草之夫)、云角州诸县督抚靳堂律、黄陂道南处置使郑云通、黄陂道北处置使江瑭佩、

    黄陂道总通事朱云生、宣威城镇守郑绾碧、宗门赀货都监周昕然、藏经阁典教常侍单永、百艺楼客卿总理戚朗(储嫣然夫妇之子)等十二位身兼要害职司的门人。

    除却已成了假丹的单永与朱云生不计,这二十四人里头大部都是筑基后期以上道行。其中如郑云通作为重明宗本代第一位单灵根弟子,更成了冰叶道基。

    所谓金丹大道、对其而言还能算得坦途。

    且外间还足有倍许同样修为的弟子因了年资、差遣不得入席,细算下来,仅是重明宗自家门下的弟子,便就已有四百余真修之多。

    可见得“后继有人、能称兴旺”这两句话,却不是众家师弟与康大掌门所做的虚言。

    康大宝抬手压下堂中轻响,重明宗自初代祖师传承下来的金丝道袍于现在的金丹上修看来本已上不得台面,但无有外人在的关键场合,康大掌门却是一贯穿着。

    他扫过身前案几,手上的掌门石扳指被其戴了百来年,虽是凡物,但都已被熏得散出来层淡青灵光,此时与承露灯的太阴焰光交映,竟让满殿灵雾都静了几分。

    康大宝目光又阶下二十三人一一扫过,声音沉凝如钟,裹着浑厚灵力,落在众人耳中却不觉得沉闷,反倒似春风拂过:

    “半甲子不见,二三子将宗门打理得有声有色,却是辛苦。”

    话落,堂中众修面色一肃、皆躬身应道:“全赖掌门栽培。”

    “多年未理宗务,此次大议一如故事,二三子莫做虚礼、畅所欲言便好。”

    康大掌门定下调子,阶下众修尽都应过,随后又依着年资尊卑一一上前呈禀手头要事。

    见得坐在掌门身侧的三位长老无有要动作的意思,阶下位序第一的段安乐当仁不让地迈到堂前、恭声拜道:

    “启禀师父,弟子蒙诸位师叔错爱,这二十九年以来权理宗务,实是如履薄冰。诸位师长、同门不弃,多赐教诫,才免得弟子疏失、误了宗门大事。这二.”

    “都说了,莫做虚礼、先言正事!”

    段安乐纵是挨了教训,面上表情亦也未变,仍是不疾不徐的恭声言道:

    “诸般要务皆为各位师弟亲手操持,弟子不过在他们后头做些闲杂事情。师父既要听得真切,却需得各位师弟亲自上前言禀,才得清楚。”

    “这小子,倒是一如既往的大方,这般愿意推功,论及宽仁,却要比大师兄更甚。”袁晋在上头看得清楚、不禁与旁侧的叶、蒋二人赞过一声。

    二人面色各异,蒋青显对段安乐所为难说认同,只是低声叹过:“大师兄做得却不代表安乐做得,今时不同往日,修行人如若想要不失锐气、总也要晓得‘当争’二字才是。”

    叶正文只是呵呵笑过,从前对于下面这些弟子,他要比两个师弟还更操心许多,但现下却觉“儿孙自有儿孙福”这话是至理名言。

    于是便只静静看着康大掌门如何施为。
    第(2/3)页